首页 > 社会  >  正文

老字号|草包包子:老济南都吃过的名吃

1937年,一名叫做张文汉的老实人,在济南开了一家名叫草包包子的店铺,他制作出来的草包包子以馅多、味美、灌汤而闻名泉城济南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草包包子的店铺经历了日伪时期的土豪恶霸寻衅敲诈,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飞机滥炸,政治运动,经济改革等诸多风潮,见证了济南近百年的荣辱沉浮。是济南人为之喜爱的,为之自豪,最能体现古老济南韵味的老字号。

草包包子铺的创始人张文汉童年在济南泺口的“继镇园”饭庄学艺,拜名厨李安为师。他生性憨厚,终日烧火、择菜、干杂活,无声无息,故师兄弟间皆呼之为“草包”。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,张文汉全家从洛口逃进济南内城。为了糊口,打算开设包子铺,但又苦于无本钱,后由名中医张书斋先生资助面粉五袋,又得到乡亲及友人帮助,在西门里太平寺街南段路西,租得铺面房两间。开业之前,“草包”要求张书斋先生给起个响亮字号,张先生说:“要什么响亮字号,‘草包’就很响亮,于是“草包”二字便成都为包子铺字号。

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饮食公司调整了经营机制,草包包子铺实行了承包经营,1970年就来到草包包子铺工作的董馥生当上了草包包子铺第一任经理,他对“草包”和“草包包子铺”进行了注册。店铺也及时进行了调整,在传统包子品种的基础上,又推出了御膳包,虾仁包,大素包等多个品种,并在炒菜的制作上突出了鲁菜的特色。生意虽然越来越好,但房屋自公私合营以来基本未翻新过,设施陈旧,空间狭小的状况,极大地制约了店铺的进一步发展。1997年,草包包子铺铺面的营业面积由原来的300平方米扩展到1000平方米。店面变了,草包包子的制作过程却一直沿用老的工艺,在济南市饮食协会连年的评比中,“草包包子”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风味多次荣获济南市“名优小吃”的称号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草包包子铺第二代传人董馥生先生入职“草包”近五十年,做人做事诚信为本,以德为先,继承传统老面发酵工艺,用高筋特精粉檊制面皮,以精选猪肉制成馅料,配以潜心研究的独家秘制调料,成品的包子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。草包包子以新鲜猪肉为原料,配以特制佐料精制成馅,是谓猪肉灌汤馅,再以新“面肥”发二等粉,擀成皮,捏十八褶成菊花顶状——包子皮用精粉经发酵制成,顶上有十八个包褶,看上去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菊花,所以又叫菊花顶。然后上笼蒸约十几分钟,出笼时凡包子“脱底”、“冒油”者剔出,不上盘,因此,草包包子即使出了锅也有被淘汰的可能。

董先生极为重视品牌保护,先后对“草包”和“草包包子铺”进行商标注册。草包包子铺的传统鲁菜也有六十余年的历史,以正宗的口味,亲民的价格深受泉城百姓喜爱。董先生经营草包五十年,先后获得了中华老字号、山东省老字号、中国鲁菜名店、山东省名优小吃、济南市著名商标、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。

草包包子铺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创新与砥砺奋进的过程,它也将继续致力于古老技艺的传承,让历经百年沧桑的美食风味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!

今日热点

小编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