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国内  >  正文

以画代笔 浙财大“小爱特”这样记录志愿生活的快乐

浙江在线杭州9月12日讯(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 通讯员 张靓格) 一天的志愿工作结束后,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“小爱特”(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志愿者别称)陈碧璐在朋友圈里发表了当天的作品——三幅水彩色的人物画,是两名运动会志愿者和一位老师认真工作的样子。寥寥数笔勾勒,辅之以阴影的颜色填充,最后或配上一两句内心独白,将他们工作时心无旁骛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,评论区一片点赞。

点开她的朋友圈,可以看见她已经发布近十张这样的作品,内容都是全国学生运动会志愿者们工作的画面。

“想用这样的方式记住每一个让我想起来会笑的人“

作为志愿者,陈碧璐通常在休息时间作画:先拍一张照,然后15分钟搞定画作。外向开朗的她直言:“想用这样的方式记住每一个让我想起来会笑的人。”然而一开始,大家看过画以后,是拒绝再做模特的,因为嫌画得有点丑。有人还说她把人画老了十岁。

第一幅画中,扎着马尾辫的志愿者捧着一箱水,正打算放到推车上,嘴里喃喃自语:“100箱……真的这么多吗?”这来源于9月5日,后勤保障组前来领取50箱水,陈碧璐和其他几位志愿者负责打开储水仓库,并协助运水的场景。谈起画中“100箱”的由来,陈碧璐笑道:“当时我在画上面写了个‘10’,然后一个同学走过来硬生生的加了个零,以此彰显我们的辛苦。”

另一幅展现的是大家搬水的场景。进入场馆要经过长长的楼梯,推车无法上去,只能靠人工扛。看画时,陈碧璐解释:“志愿者看到自己吃力搬水的狰狞样子,觉得很搞笑。”他们沉浸在这份欢乐中,也就不太在意搬那沉重的箱子时的苦累了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到后来,大家也会一起讨论该怎么改进细节,比如眼睛画大一点,脸缩小一点。甚至,有人开始主动拜托好动手的陈碧璐作画。此刻大家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生分。

志愿者来自各个学院,最初大家互不相识。从7月30日上岗,到9月5日正式开始工作,期间有一个磨合的过程。这些“丑丑”的画像一剂催化剂,让陌生的心发生了化学反应。大家相互打趣,拉近了距离。说实话,拥有丰富志愿者经验的她也没想到这些画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。

“我所记录的正是志愿服务的这份快乐”

谈及作画的初衷,陈碧璐说自己十分热爱生活,并喜欢记录日常发生的“小意外”,志愿者活动就属其一。而比起拍照,她更倾向用画画这样的方式。因为值得纪念的点滴容易淹没在大量的相册里。倘若用心画下,人们更可能时常去翻阅这些用线条、色彩书写的日记。

而为运动会服务的每天,或多或少都会摩擦出“意外”。

陈碧璐所在的综合协调组的日常事务组共六名组员,他们分为两批,实行轮班制上岗。这个小组主要负责物资管理,特别是饮用水的场馆供应。同时,也负责场馆工作人员签到和作为“自由人”帮助有需要的小组。

他们的工作时间从上午七点到下午八点,每天上午预赛、晚上决赛前需要两次大规模送水,以保证场馆内,包括各个功能房、运动员休息室、观众席上的用水。志愿者们还要实时查看用水情况,并及时进行补充。其余时间,他们则为其他志愿小组开门取水,搬水。

陈碧璐坦言:“举办运动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还需要各个部门紧密的协调和配合,是一件隆重且棘手的事。”但生性乐观的她觉得,如果把做志愿工作看作干苦力,就不可避免的会感觉又苦又累;如果换个角度,把它看作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,你就能很容易在与志愿伙伴、服务对象以及接触到的人的交往中感受到愉悦。她幸福地告诉记者:“我所记录的正是这份快乐。”

今日热点

小编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