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社会  >  正文

全省剿劣暗访发现 部分地区截污纳管不到位 河长制落实有漏洞

8月25至9月1日,省治水办(河长办)对我省部分设区市的剿灭劣V类水工作进行了暗访。本报“治水拆违大查访栏目”参加了温州、台州、湖州三地的暗访组。从实地查访结果来看,前一阶段各地治水剿劣工作成效显著,县控及以上断面所在的主干河道水质普遍较好,群众交口称赞。

但暗访组也发现,一些县(市、区)的支流河道没有得到源头治理,河长制落实不到位,部分河道水质出现了反弹。

截污纳管、排污口整治是水环境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。暗访组在温州走访时,发现苍南、永嘉、龙湾等地的一些河道排水口,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现象。

永嘉县的永中浦是一条乡级河道,全长500米。该河的源头是附近的山溪,清澈的溪水流经永嘉中学后却开始变得浑浊。暗访组排查发现,永嘉中学围墙下有一个排污口,一名保洁工说,学校的餐厨用水直接从这里排到永中浦。大量的生活污水导致永中浦水质迟迟得不到改善。

排水口整治不到位的情况在台州部分地区同样存在。黄岩区的江北渠道两岸模具企业集聚。在锦川路段,江北渠道两边的排水口没有按规定做好标示,排水口有污水流出。加上近来天气晴热,降水较少,河道出现了黑臭现象。

河长正在讨论治水方案。(资料图片)

在湖州南浔区双林镇,因为截污纳管工程不彻底,管网存在雨污混流现象,整治好的小微水体又出现反复。一到雨天,还有部分下水道的污水溢出到周边农田和居民家中,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。“截污纳管、沿河排水口整治是剿灭劣V类水的基础性工作,工程验收环节更要从严把关。”暗访组的专家认为,部分县市还需要对症下药,解决岸上问题,真正切断了污染源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,避免陷入“反复治、治反复”的怪圈。

河长制在我省施行多年,实践证明,河长管、治、保的责任落实的好,水环境持续改善就有保障。但暗访组在走访过程中发现,一些河道存在河长“失管”现象。针对河道两岸的污染问题,部分河长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。

在温州龙湾,中横河刘宅村段千米长的河道里,淤泥堆积,河道边还堆放着垃圾,河水变色。在苍南县龙港镇,部分河道河面漂浮着一次性餐具、塑料袋等大量垃圾;沿河的农贸市场经营户,随意将污水、垃圾倒入河中,无人管理。

“这些河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淤泥堆积,岸上垃圾也未经清理,这表明相关河道缺乏日常巡查和管理,河长制落实不到位。”暗访组认为,治水剿劣重点区域河长更应该认真履职,加强管理。

目前,针对暗访发现的问题,各地立即召集相关河道河长,着手整改。温州永嘉、苍南、龙湾等地,已经全面清理河面垃圾和岸上垃圾,并制定了清淤方案。台州黄岩针对问题河道,开展了大规模的沿河拆违工作,并对排污口做了整治、封堵。湖州南浔、吴兴对部分问题雨污管网重新进行了排摸整改。

今日热点

小编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