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健康 > 心理  >  正文

抑郁症患者的我,一个人活在世界压抑的一面! 似懂非好懂

我16岁,读高三,十岁开始得的抑郁症。

抑郁的根源是缺爱,爸爸妈妈从小不在身边,爷爷奶奶养我长大,导致了我的边缘型人格障碍,极度害怕被抛弃,就像被嫌弃的松子一样。同时,因为爷爷奶奶无法教会我交友,我也没什么朋友。青春期开始后是双相,现在也是,中间有段时间是完全抑郁的状态。10岁的我因为父母回到我身边后缺少交流,他们把关心重点放在新出生的妹妹身上,对我不闻不问,甚至说妹妹以后肯定比我强,我感觉被抛弃了。产生了一种分裂的感觉,我到底是不是他们的女儿,他们是不是不爱我,我感到好孤独,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。我想哭,可我即使哭了也很尴尬,他们当时会觉得我神经质。后来妈妈告诉我,他们没想到对我的伤害那么大,我太敏感。我无处发泄,不想交流。听着同学说自己父母带自己出去玩了,父母给自己买礼物了买衣服了,我开始自卑,我羡慕那些和父母关系好的同学,我甚至没有和妈妈一起逛过街,和爸爸一起看过电视。我无处发泄,在手臂上用小刀划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伤口,伤害自己我感到快感,仿佛一切心里的伤都从手臂伤口里的血缓缓流出来了。我父母曾看到过,说我脑残。

念初中的我因为缺乏关心,变成了早熟的女孩。而这种早熟是被动的,这就意味着我还是渴望有人能够爱我。我初中就谈了恋爱,我渴望有人保护我,理解我。结果呢,要么被抛弃,要么对我漠不关心,要么只是想让女孩子为他付出。我每段认真付出的感情都像是他们对我的谎言,也是,现在想想,那时候的男孩子哪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,我太傻了。上课的时候,我时常感到莫名沮丧,以至于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,明明是白天却像在做梦。讨厌这个冰冷的世界,毫无意义。不想去学校,我不想看到比我幸福的同学们。家里也没有关心,爷爷奶奶虽然爱我,但是他们不能理解我,只能满足我物质方面的需求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后来,我几乎脱离了现实,初中早些时候对读书感兴趣,初三的时候转学了。在新学校也没什么朋友,一个人在现实世界压抑了一面,13岁的我,不敢照镜子,看见镜子里的我就害怕,我到底是什么。那年我开始了探索精神世界的旅途,我在那一年,读了许多书,例如1984,爱伦坡,余华,阿婆,卡夫卡等等。也读了关于哲学的书,因为我还是太小了,看不懂里面晦涩的语言所构成的句子,于是我看别人的文章,听他们如何解读尼采,康德,萨特,叔本华,柏拉图,苏格拉底等等。

我开始思考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。以现在的经验来看,思考活着意义的人绝对有或多或少的抑郁倾向。那年我看了许多电影,一年看了一百部,都是从豆瓣精挑细选评分高的,看电影使我感到慰籍,我经常上课还在回忆着电影。由于现实世界的压抑与自闭,我开始接触音乐,并爱上了哥特金属,厄运金属,交响金属,朋克,摇滚。初中毕业了,我成绩不是很好,但我放弃了自己,想要浑浑噩噩混一生,我想明明能上普通高中的中考分却上了职高,还是被家里逼得。

高中开始我外向了一点点,那三年发生了许多我现在还仍然根本不想提的事,仅仅说我的变化吧。我变得越来越极端,产生了严重的厌世和自我厌恶,讨厌自己的缺点,因为我以为,要是我拥有完美的外表和讨人喜欢的性格,别人就会爱我吧。我变成了个严重的完美主义者,对自己要求严格到极点,常常在要么全部放弃要么一定成功之间徘徊,可如果失败了,我会感到极度自卑,自尊也受到了侮辱。现在看看那时的自己,谁会跟一个整天穿着黑衣服垮着脸的女孩一起玩呢。

我曾经无比笃信身边的人能够理解我,保护我,关心我。直到后来发生了许多事情之后,我开始拒绝相信他人,与他人保持绝对的距离,变相的封闭自己,再次抑郁。

抑郁不是感冒,完全控制不了它,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掉落在海中,越是想摆脱就越痛苦,最终只能挣扎得头破血流,我早就放弃了挣扎,在我抑郁的时候我选择忍耐与等待。

目前又是双相,白天厌世,想在做梦一样与现实脱节。晚上心里很平静,很清醒。活着跟死掉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