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健康 > 饮食  >  正文

你们北方人这样喝汤,在南方是要挨揍哒!

南北方的差异,是个永恒的辩题。

简直就是一场,没有硝烟的战争。

例如,前几日来源于一条朋友圈截图,

刷爆屏的“南北方买菜差异”之争。

除了买菜差异,还有口味差异。

比如烤串之争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北方人应该永远也无法理解,

南方人吃烤玉米的方式。

喝酒也是。

南方:啤酒1人1瓶。

北方:啤的先来1箱吧。

还有能把南方人逼疯的方位之争。

北方人形容方向都是用东西南北,

不用上下左右。

所以,如果南方人在北方都是酱婶儿的。

“哥们你在桥东还是桥西?”

“……东西???我在桥右边”

“右边?朝哪的右边?”

“……师傅,咱能不用东南西北不?”

最近我们家祛湿不伤身的“祛湿汤”,

在北方的遭遇,也是让人很为难。

一天,花花收到一条这样的问题:

要知道“四季祛湿汤”是特别广东的粤式汤料包,长这样: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里面的五指毛桃、土茯苓,都是树根一样的存在,而且份量都不小的。。

黄老师听了之后内心是抗拒的,心疼地表示

还是不要毁了了我这么好的药材。

然鹅这位固执的北方朋友,还是坚持,只要不影响功效,俺们就是要大乱炖……

在广东,我们一般是加骨头、或鸡一起,把材料煲出味,然后就像喝中药一样只喝汤,不吃渣。

大家都知道吃中药一般是不吃渣的,但同样的药材,有同学一煲汤就想吃渣了是怎么回事?

关于煲完汤是否吃渣,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是后台一个永恒的疑问~

像薏米、赤小豆、炒扁豆、芡实、茯苓之类常用的煲汤料,我煲完从来不吃的,因为口感真的很渣好么;

有人用这些东西打成粉冲着喝,难道打成粉口感就不渣了吗?天真,这些东西用开水一冲只是变成了糊状的泥,口感更加难以下咽了呢。

而且吃这些半生不熟的渣渣真的只会让脾胃更加难以运化。

像红枣、龙眼之类的煲汤料,我也从来不吃的,因为煲完后汤水变甜,但它们本身已经没什么味了;

汤里的鸡鸭鱼肉倒可以捡好的吃一点,经过各种材料的同煮,这些肉食有时候会变得清甜。

而在北方童鞋看来,这其实挺浪费的。北方人的汤可能更注重吃法,比如羊肉泡、胡辣汤、丸子汤、疙瘩汤,连汤带菜一锅端,一点都不浪费。

广式汤水的搭配原则,

其实跟配中药是一样一样的。

因为广东夏天很长,气血一年四季有三季半是处于耗散状态,所以广东人要用喝汤这一独门绝技,帮助身体完成气血的收藏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别看是各种小豆子、野草、树根什么的,往汤锅里一放一样有君臣佐使,非常讲究。

比如秋天润肺的南北杏菜干煲猪肺,这里的猪肺是把南北杏、菜干润肺清肺的力量引到肺上去,改成猪骨、猪肉就没那么合适了;

比如花旗参煲鸡,一般用乌鸡,因为鸡性热,属于比较容易升阳动风的食品,吃不对时,比较容易动风上火。乌鸡的“水”性多一些,更适合体弱的人进补。

还有广东很多汤水会用瘦肉煲,也不只是为了好吃,更多是因为瘦肉养阴液,喝下去能更快补充身体的损耗。

北方喝什么汤呢?

让我想想,大北方有饺子汤、面汤、胸柿蛋汤、疙瘩汤。。

而且如果不是被噎到了……北方基本上是不怎么爱喝汤的。

这么随意,真的是老天赏的。四季分明的北方,生长收藏都各有其时,精气神的状态天生天养都不会太差。

如果不是太作,不是太贪吃,不是太熬夜,在北方平时是没必要那么麻烦煲汤喝的。

在北方,有一种祖传的喝汤技能

叫做“原汤化原食”

说的是吃完水饺、捞面之后,都要喝点饺子汤或面条汤,喝了汤之后,食物就容易消化了。

类似的道理还有很多,比如吃元宵或汤圆时,对这种不易消化的食物,最好的方式也是同时喝上一碗原汤,那样就比较容易消化吸收了。

中医也有用类似“原汤化原食”的原理治理疾病的案例。

比如,小孩子面食或米饭吃多了出现食积或伤食,就可以找一小块馒头,放在火炉上烤焦,烤到由黄变黑,最后就像一块焦炭,舂成粉末,然后用温水送服,很快就会得到缓解。

米饭吃撑了就吃焦米,面食吃多了就吃焦面,肉吃多了就给吃焦肉。

其实怎么喝汤,技术优劣不分南北,

按体质、节气、天气的需求来喝,

才是喝汤的终极奥义。

喝下去能转化为元气才是真牛B呢,

是吧?

今日热点

小编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