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科技  >  正文

创业一线 | 围绕自行车创新,除了共享单车还可以这么玩

原标题:创业一线 | 围绕自行车创新,除了共享单车还可以这么玩

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内,平静的湖面上,十几辆带着黄色气垫的自行车格外引人注目。这是创业团队诺亚探索(Noah Discovery)第一次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带入市区,供市民体验——将一个背包内的水上骑行组件充气后,只要15分钟,就能把一辆普通自行车改造成一辆水上骑行车。

共享单车让自行车再次进入人们视野,但创新未必只有共享经济一条路。这是诺亚探索创始人林柏霖的态度。作为一名重度运动爱好者,他一周要进六次健身房,每次锻炼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上,而室外运动中的自行车,也是他的兴趣所在:“是不是可以让自行车更有趣些?”

虽然水上骑行并非新概念——在加拿大等发达地区,早年就有类似的运动该项目,但在中国,水上骑行才刚刚起步,可必须使用经过专门改装的车辆才能实现。林柏霖的设想,就是用简单的方式让普通自行车也能下水。经过团队的探索,他们创造出了全新的水上骑行装备——所有改装设备都集中在一个普通大小的书包中。

打开书包后,使用简单的工具,将支撑件、动力组件和充气浮艇组装到自行车上,就能把一辆普通自行车变成水上骑行车。熟练的操作人员只需花15分钟。而在水中骑行时,使用者所要做的就和在陆地上骑车一样,蹬车频率决定骑行速度、车把控制方向,当然,也能依靠车轮上的充气浮艇漂浮在水面上。骑行结束后,拆除相关装置也很简单,不过5分钟左右。记者掂了掂,目前整个骑行背包的重量在10多公斤,略有些重。但林柏霖说,试水期间使用的还是用不锈钢等传统材料做支撑件,下一步将用碳纤维等新材料替换,届时能大大减轻重量,预计整个背包在五六公斤左右。

另一个问题,在于水中骑行的安全。会不会受到风浪冲击落水?漂在水面的车辆如果被风浪吹走或卷走怎么办?林柏霖说,这也是他们创业的重点。一方面,他们设计了轻巧的救生衣,与骑行设备同时提供给用户。另一方面,充气浮艇等骑行组件的大小、构造经过上万次压力和冲击测试,可抵抗5级风浪,即使是剧烈的碰撞也不会导致骑行人落水。在进入市区公园试水前,他们已在上海周边5个景区的水域进行过测试,有超过6000人次骑行,没有出现一次人员落水的情况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此外,诺亚探索还利用物联网技术,将每一个水上骑行组件联网,通过手机APP可以查看装置使用情况,并且设计了一个U盘大小的模块供骑行者佩戴。该模块可以清楚准确地显示出骑行者是正常状态还是遭遇意外;如发生意外,骑行者可以通过该模块在1秒钟内发出救援申请及位置通知,以便迅速救援。

林柏霖说,水上骑行主要在具有水域的公园、景区或运动训练区试点,因为除了满足运动爱好者外,他们也想改变一下公园的水上娱乐项目:“我小时候公园的水上娱乐项目就是划船,手划船、电动船、碰碰船,那么多年了也没什么变化。是时候引入一些新的水上运动项目了。”他透露说,新项目的落地速度远比想象得快:今年4月,他们刚刚生产出一批骑行组件,但现在,已经进入8个公园或景区进行试点,“证明市场很欢迎这样的新产品。”

对于未来,林柏霖认为水上骑行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:“比如,水上骑行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游览效果,可以成为一些景区全新的游览方式;再比如,现在很多企业有团建活动,水上骑行从组件安装到骑行,都是DIY,可以成为团建的一部分,开展竞技活动……”

林柏霖(左)和袁岳

这个没有追共享经济热点却围绕自行车展开的创新才刚刚起步,市场已经表示出了兴趣。在此前创投机构飞马旅举办的赛马会(初创项目路演)上,诺亚探索就被诸多投资人点赞。此次在公园内试水,飞马旅联合创始人袁岳还亲自上车感受了一下水上骑行。之后,他点评说,这一创新成果可以看做是消费升级中的一次探索:“消费升级中的新消费需要在精度、深度,形成大量的、完全崭新的产品和服务。像水上骑车这样的项目能在公园景点等场景消费环境中,带来与传统游乐项目完全不同的体验,而且跨界融合了公益、健康等概念。这样的新消费项目产品和服务创新,才是产业资本和消费市场所共同关注的。”

本文图片:作者提供

今日热点

小编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