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健康 > 心理  >  正文

猪猪辣么可爱,怎么可以不吃猪猪?

当年曾在某部分管伙食,有领导在午餐时停箸不食,并向我抱怨道:你们炊事班买的肉不是公猪肉就是母猪肉,太难吃了!

我有点懵圈,难道还有第三种选择?

后来我懂了。确实有第三种,被阉割后的猪才是食用之正选。这手术据说自东汉时就有,民间谓之劁猪。朱元璋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" 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斩断是非根 ",就是写给劁猪专业户的。

" 从此无心爱良夜,任他明月下西楼 "。被劁过的猪,再无爱恨情仇的牵绊,心无旁骛地长肉育肥,在口感上肯定要好一些。

五子诗曰:

人生不满百,猪死肉成堆。

开釜脂香满,上桌食指催。

应怜里脊瘦,更爱五花肥。

莫为三高累,为欢能几回。

和牛羊肉一样,猪肉中也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,故被划分为 " 红肉 ";与之相对应的,则是鸡肉、鱼肉等 " 白肉 "。红肉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,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癌症,世卫组织已将红肉其 "2A 级致癌物 "。

但猪肉(红肉)中含有丰富的铁、锌和 B 族维生素,适量摄入,还是利大于弊,尤其是对于处在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。营养推荐指南认为,成年人每天摄入 40-75 克瘦肉为宜。

话又说回来,致癌又怎样?最大的致癌因素就是活着,该吃还是得吃嘛。没有五花肉的人生,纵寿至千年,又何趣耶?

家猪,学名 Sus scrofa domesticus,鲸偶蹄目猪科猪属,"domesticus" 即代表驯化种,以区别于野猪。有人一篇科普文中说,与啮齿类动物相比," 猪与人的亲缘关系要近得多 ",此言差矣。猪属于劳亚兽总目,而啮齿类的鼠辈们却和人一样均属于灵长总目,孰近孰远?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家猪的驯化史相当漫长,可以追溯到至少 9000 年前。2015 年 8 月份《自然 - 遗传学》的一篇论文表明,家猪被驯化过两次且只有两次,其中一次就在中国。该论文还指出:家猪基因组信息显示,几千年中家猪和野猪一直在藕断丝连,基因交流未曾断绝。这一点与多数被驯化的家畜家禽不同。

这也容易理解。野猪家族至今兴旺,且常抵进人类聚居地寻觅食物,许多地区又有放养家猪的习俗,二者之间擦出点啥火花也是可以想见的。

如今家猪大部分都已封闭化饲养,轻易出不得外。那么,侯门一入深似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了吗?并不。

自由恋爱不成,还有人类来 " 拉皮条 "。

这位傲然望天野性十足的家伙,就是人为造成的家猪野猪混血儿。此图摄于原胶南市某农家宴,该饭店就是以 " 野猪肉 " 为噱头招揽顾客。

名为 " 野猪 ",实为杂交二代或三代。因为真正的野猪肉又硬又柴,难以下咽(真不知道热衷于野味儿的人们咋想的),据说杂种可兼二者之所长。不过,像我这种连花生油豆油都分不清的人,根本吃不出来有何高下之别。

" 野猪 " 们的母亲是标准的胶州里岔黑猪,膘肥体壮,不怒自威,颇有母仪全圈之气度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初生的幼崽具有典型的野猪幼崽风格,毛色土黄,身上有漂亮的黑色条纹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条纹会逐渐褪去。

该农家院还有一头雄野猪,因野性难驯而被囚禁在一个暗无天日的所在,寻常见它不得。它唯一的工作就是翻牌子。

羊排散发它的膻味

猪肘炫耀它的油花

我们吃着 不说话

就十分尴尬

猪肉在历史上的地位几经沉浮,最终还是牢牢地占据了中国人餐桌的头牌。各种山珍海味都只是锦上添花,唯大块吃(猪)肉才有酣畅淋漓的感觉,才有直击心灵的力量,即便是牛肉也还是隔了一层。

但我们都知道,这世上有一部分人是吃不得猪肉的。对于一个现代文明人来说,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是必须的,也不难做到。然而个别人心里的尊重却是单向的,即只能我等卡费勒乖乖尊重他们,他们却无需理会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