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人文  >  正文

武家庄的老英雄丁龙潜

武家庄的老英雄丁龙潜

无极味道

丁龙潜原名叫刘明让,1921年5月7日出生在河北省无极县武家庄,是家中长子,1934年考入省立正定中学。他能文能武,不仅成绩优秀,还是学校篮球队的核心队员。1936年,追求进步的刘明让受同乡刘洪涛同志的影响,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,他在同学中威信极高,担任了学生会委员并兼任武装部长。

1937年7月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。满腔热血的刘明让再也坐不住了,他告别钟爱的课堂,告别了他喜欢的旧体诗词和篮球,回到家乡,投笔从戎,在无极县郭庄镇加入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。一辈子安分守己的老父亲,听说儿子加入了共产党的部队,先后两次遣人找上门,企图说服儿子脱离部队。刘明让一口回绝了家里人,为了家族免受日伪军迫害,他索性改名丁克,后又改为丁龙潜。

自此,这个叫做丁龙潜的年轻人像一根钉子一样,扎在冀中大平原,与日寇周旋。1938年1月丁龙潜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战八年中,他在部队投身于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,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和“五一”反扫荡的战斗,参与指挥了数百场大小战斗。1939年11月至1942年12月任冀中军区政治部除奸部第一科副科长。

1942年,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,冀中军区大部分主力团突围转移至陕北,丁龙潜没有走,他奉命带领侦察锄奸组留下,守卫冀中。当时,各村通往县城的路上,都有鬼子设置的炮楼、壕沟和铁丝网,纵横交错,汉奸密布乡里,丁龙潜和同志们忍饥挨饿,昼伏夜出,庄稼地、芦苇荡、庙宇甚至坟地都成了他们的“掩体”,有好几次,因为汉奸告密,他险些被日寇杀害。

1942年12月至1944年7月在晋察冀抗大(陆中)学习。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先后任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第四十四区队政治主任、冀中七十一团参谋长。1945年,终于等到了反攻的时刻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8月,八路军开始攻打束鹿县城。按照安排,丁龙潜带领二营和一个侦察班、一个通信班,扫清赵县至栾城一线的据点。新寨店据点建在村东北角,有一座三层炮楼,由150多名敌人驻守,有3挺轻机枪以及上百条长短枪支。据点外还有一条丈余深、丈余宽的防护沟,沟内垒了加固墙并挖了对外射击掩体,易守难攻。八十一团此前已围攻两天三夜不克。带兵增援的丁龙潜分析形势,单刀赴会,只身一人深入敌营去劝降,他以大智大勇和抗战形势分析,以理服人,劝说敌军中队长同意投降,顺利拿下新寨店据点,还缴获了轻机枪、长短枪百余支。

1945年攻打藁城县城前,冀中七十一团组织了一次扫清外围行动。按照作战计划,一营负责拔掉根据地通往藁城县城的必经之路上的溪井据点。这个据点虽只有31名敌军,但一直顽抗。丁龙潜带领队伍运筹谋划,兵分三路,三连在炮楼东面正面进攻,牵制敌人,先攻占旁边的平房,再直捣黄龙;二连在南侧负责堆积玉米秸、高粱秆,进行火攻;一连则从北面掏墙穿院,在炮楼底部安放炸药实施爆破。战斗打响,战局一切尽在丁龙潜预料之中,火攻之计让敌人闻风丧胆,一举攻克据点,为解放藁城铺平了道路。

这一年,终于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,丁龙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率部进军东北。1945年9月至1949年6月任平北独立团、平北二十六团团长,察哈尔省军区警备第一团团长。经过了近百次战斗,解放了平北大片土地。后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和解放张家口、大同的任务。1949年7月至1950年9月任华北军区二零九师六二六团团长

1950年10月至1958年8月先后任公安部第三局第三处副处长、处长。1958年因经济建设的需要参与了重点企业北京重型电机厂的组建,先后担任党委书记、厂长。1964年5月调任地质部政治部干部部部长,“文革”期间受到批斗、打击和迫害,后被下放到黑龙江“五.七干校”劳动改造。1971年5月至1974年8月任北京探矿机械厂党委书记、革委会主任,1974年8月至1979年9月任北京第六机床厂党委书记、革委会主任。1979年1月至1986年4月先后任北京邮电学院分院党委书记、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,1986年4月离休。2009年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北京市副市长级医疗待遇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2015年10月25日凌晨3时40分,丁龙潜在北京逝世,享年94岁。丁龙潜同志在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中,为新中国的建立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。

他这一生,经历得太多,幼年丧母;求学时又遭军阀混战、日寇侵略,民不聊生;参加革命后,经历过挫折,也体验过辉煌。他年轻时就擅长写作,喜爱文学,在战斗和工作之余,他依然坚持记下自己的点滴心得。他曾经写成《战地诗词》一册、《战例选集》一册,在晚年不顾年事已高,身体欠佳,仍然笔耕不辍,写了很多回忆性和记念性的文章。

在晚年,丁龙潜不止一次地向周边的人们表达他的心愿:

“当年一起金戈铁马、驰骋疆场的亲密战友早已牺牲,作为幸存者,我十分想念他们,希望他们的英名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,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。”

“我希望以亲身经历告诉年青一代,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珍惜。

“寄希望于后辈,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,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、富强的现代化国家。

老兵不死,他们只会慢慢凋零。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,像丁龙潜这样置身枪林弹雨中保家卫国的老兵们,纷纷谢世,希望我们记住他们当年英勇杀敌的战斗经历,并把这些真实的历史传递给子孙后代。

今日热点

小编精选